创 · 发现

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品牌事业,时刻关注行业前沿,了解设计潮流趋势
抱着学习态度去关注周围的生活与事物,观察思考并转化为一种工作思维能力。

中国李宁品牌定位


前段时间肖战被官宣为中国李宁的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,随后举办#中国李宁21秋冬潮流发布#更是引发热议。纵观李宁多年的发展历程,“品牌定位”始终是李宁发展无法绕过去的主题。
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第一次定位:一切皆有可能
2001年,张志勇接任总经理,并第一次开始对品牌定位,提出“一切皆有可能”的品牌主张。并在业务和模式上多方面探索,不仅通过大手笔的渠道扩张将品牌送入二三线城市,而且加大对体育赛事赞助的投入。
2008年,李宁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,在“鸟巢”顶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上奔跑,并点燃“祥云”主火炬,这次举世瞩目的活动让李宁关注度与影响力达到最高峰,李宁成为中国国潮运动服饰代表,终端销售也获得大幅提升。

         

第二次定位:90后李宁
北京奥运会的盛况空前,使资本市场、消费市场都对李宁给予过高期望,习惯一帆风顺的李宁决定启动新的品牌定位,进军高端市场。
首先在logo和广告语调整,logo从线条柔和变得灵动刚毅,广告语则直接改为:让改变发生。彰显企业对未来发展野心。
定位聚焦“90后李宁”,目标人群前置,但当时的90后青年购买力尚且薄弱,最主要此定位抛弃了当时还是核心购买主力的80后群体。造成整体定位不清晰。同时价格上调,对抗耐克等大牌,产品质量和声望却难以望其项背。
这次激进的战略定位调整,使李宁原先培养的客户大量流失,整体销售额与利润水平都大幅下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
       

第三次定位:中国李宁
2017年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亮相,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个高光时刻。李宁重新再次定位“中国李宁”,被尊为新一代“国潮”代表。至此,李宁在竞争搏杀中重新崛起,围绕中国李宁的定位,激发国人对民族品牌的自豪感,杀出一条血路,无论从品牌口碑、美誉度销售都获得极大提升,企业营收毫无疑问突破十亿大关。
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 

可能看官觉得“定位”也有出错的地方,否则李宁第二次定位“90后李宁”不至于让市场下滑如此严重。但凡事都是两面。定位理论是工具,核心在于使用工具的“人”。即剑本无对错,只在用剑之人。
我们也看到定位理论让一些模糊不清的品牌变成耳熟能详的“大牌”。
  1. 王老吉:怕上火,喝王老吉
  2. 瓜子二手车:没有中间商赚差价
  3. 飞鹤: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
  4. 波司登:畅销全国72国
  5. 老板电器:大吸力油烟机专家
  6. 百雀羚:草本护肤,天然不刺激
当然,同样还有品牌比如老干妈、大白兔奶糖、回力鞋等品牌,看官可能觉得并未做品牌定位,但实际上你的认知已被他们的“国潮”定位占据。
类似可口可乐、百事可乐等品牌早已过了定位的阶段,品牌已处于形象升级阶段。

品牌发展阶段理论工具如下:
USP(产品卖点)——品牌定位(心智占领)——企业MI(文化建设)——形象塑造(气质构建)——流量导入(内容战略)——数字营销(品销协同)
再反观现有市面品牌,大部分仍然处在USP/定位理论阶段。一些企业模仿同行领先品牌,可只能学到表面的“术”,而里面的“魂”却无法揣摩。

如同,我们可以去买同样的衣服装扮自己,但对方内在气质,谈吐,学识我们却无法模仿。品牌如人,道理一样。
御剑的最高境界“剑人合一”,任何草木皆可为剑。对于品牌建设同样道理。每一次“出招”皆有洞悉,招招环扣,招招制敌。旁人看到的可能只是零星片羽,但背后可能是你未曾了解的浩瀚宇宙。